爱拼游戏
位置: 首页 > 游戏攻略 >

这个彩蛋整整过了19年才被人发现!盘点游戏中那些经典的隐藏元素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2-11 04:46:58    

不论年代不论类型,游戏中总有一种东西总能轻易地吸引玩家们的目光,那就是「隐藏元素」。

隐藏元素也就是彩蛋,泛指所有没有记明于本篇游戏内的所有事情,由于具有神秘感,所以普遍会引起玩家们的兴趣,而游戏厂商也明白这点,自然会多投放心思于此。不过似乎新时代的游戏中似乎越来越缺少能称得上是「隐藏」的要素,那么,到底是游戏厂商懒得放入彩蛋,还是玩家太懒不想花时间去找寻呢?

被隐藏的小恩小惠

隐藏元素顾名思义,是指在游戏中被隐藏起来的东西,玩家没有事先了解的话,一般很难会发觉,也因如此当大家无意中发现这些彩蛋的话自然会感到惊喜,这也是隐藏元素的最大魅力。如今,隐藏元素已是许多游戏的常见元素,但其实这并不是近代游戏专利,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街机及红白机上,隐藏元素就已经十分流行。

80年代中期为止的游戏设计十分简单,闯关形式的动作或射击游戏最为常见,这些作品的隐藏元素也十分简单。例如在1985年由巨匠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执导的电影《七宝奇谋》,翌年经科乐美之手在红白机平台上推出同名游戏。玩家要在以闯关的形式救出被坏人捉走的同伴们,是当时十分典型的动作游戏。

在各个关卡当中除了固有敌人及道具外,还有一些被隐藏起来的得分道具,而它们不会直接显示在画面上,只有当玩家在特定位置做出指定动作时,隐藏的道具才会出现。严格来说,这些道具除了让玩家得分增加外没有其他用途,以如今玩家的角度来看吸引力绝对不足,不过旧年代游戏的玩家对分数高低意外地执着,所以得分道具还是很有魅力的。此外,这些得分道具外表有别于一般道具,例如同厂另一游戏《科乐美世界》中的主角科乐美人,又或者斯皮尔伯格导演本人等,相当可爱。

真伪充斥的年代

话说回来,隐藏道具的出现条件十分无厘头,除了玩家在误打误撞下发现外,只靠自己来发掘似乎不太可能。另一方面,80年代玩家以低年龄层为主,难以发掘的隐藏元素再加上小学生独有的想象力,渐渐地形成各种彩蛋传闻。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纵向射击不巧名作《铁板阵》的铁板思迷。此作中有一种铁板型的敌人会从画面由上而下移动,由于它是无敌关系,我方只能回避来进行闪躲,但当时却有说法指其并不是无敌的,只要我方在它出现的时间内击中它256次的话就可以将其打败。不过因为它出现的时间非常短,要在这段时间内击中二百多次几乎不可能。也因为在实机上难以考证其真伪,「击破无敌铁板」这传闻在游戏界中流传许久,甚至成为了游戏相关的都市传说。

那么,为什么会是256次呢?因为经过程序分拆后铁梭数值为「0xFF」,以8bit无符号的整数显示为255,因此击中它256次的话应该就会挂掉。但实际上《铁板阵》不存在HP等传统耐久值数值,敌我物件只有3个属性——可以破坏、不可以破坏(无敌)及没有判定(透过),而上述「0xFF」其实应以8bit附符号整数阐释为-1,在作中代表为「不可以破坏的物件」。当然,不管是255还是-1,昔日的小朋友又有多少位能真正了解?总之听到朋友间流传便真心相信,这就是红白机年代。再加上玩家对隐藏元素的好奇心,大大促使了传闻的流行,而且不只限于玩家间的口述,就连商业性的杂志都会在传闻上煽风点火。

80年代日本小学馆曾推出一个名为《Famicom Rocky》的漫画,主角是名喜欢红白机的五年级小学生兼拳法达人,他以其拳法及精湛游戏技巧来挑战各个游戏难关。不过比起那夸张的游戏场面,漫画中各个游戏隐藏元素才让古今玩家津津乐道,而其中《快餐车X》的24周目最著名。进入24周目后,本来等着主角营救的恋人会突然自行松绑袭击主角,原来她才是一切的元凶!本来这不过是为了让漫画变得更有趣而编造的谎言,可是那时候不少玩家都信以为真,为目睹真凶出场而浪费了多少光阴。

另外,有时游戏杂志也会特意制作假隐藏元素并刊登出来,而日本古早的《Family Computer Magazine》在这方面相当著名。话说这本杂志中有一个专供读者投稿自己找寻出来的游戏隐藏元素并公诸同好的专栏,但编辑们却会特意在当中混入一个假隐藏元素,如果读者们能找出来并把答案寄回杂志社的话,杂志则会奖励他们一点小礼物。简单来说就是在杂志上常见的有奖问答游戏,可惜由于假隐藏元素的图文描述几乎可以以假乱真,低年龄层读者打从一开始就不打算分真伪,于是这本杂志也就成为假隐藏元素的发布所,影响意外地大。

举个例子,此栏目中曾刊出过由Square(现为Square Enix)制作的红白机磁碟机AVG游戏《水晶之龙》,当中有一幅为女主角伸出右手向主角求助的CG,不过杂志编辑部却编造说在这幕中输入隐藏指令后可跟女主角玩“野球拳”。编辑们更是深知有图有真相的道理,于是花上一天时间制作了假的女主角猜拳CG图来(当时没有PS之类的便利工具)。不出所料,果然有大量读者上钩,而且市面更是一度出现断货及大量覆写此作的情况,工口之力果然在任何年代都很强大。在一味追求情报而没打算求证的心态之下,大量假彩蛋的传闻充斥当时的游戏界,虽然被骗多少有点不好受,但换个角度来看也算是旧年代玩家的“美好”回忆。

另一方面,有时一些真正的隐藏元素却无人问津,尤其是部分隐藏元素出现条件非常无厘头,一旦游戏厂商没主动公开的话几乎不会有人知晓。例如SRPG名作《皇家骑士团》,作中主角面对战争的不同行动会影响大陆各民族对我军的好感度,从而左右故事发展。这个好感度名为Chaos Frame,虽然从解析了故事资料等后玩家们早就知道Choas Frame的存在,可是由于是隐藏数值关系,玩家无法从游戏内直接得知数值,只能透过选项及故事分歧推敲出来。

直到2010年此作的监督、著名游戏制作人松野泰已在Twitter上谈到此作其实有一个能直接看到Chaos Frame的密技,可惜由于记录密技指令的便笺丢掉了,因此连他本人也不知道指令内容。此时大家才知道有此密技的存在,之后许多粉丝当然也尝试了各式各样的指令,不过都失败。直到2014年,才终于都有人发现隐藏指令并成功呼出Chaos Frame参数表来,此画面从发售日起前后经过了整整19年才被公开,实在让人感慨万分。

隐藏元素深度化

昔日游戏的隐藏元素不外乎发掘加分道具、增加数值或者跳关密技等等,一般都很简单直接,而玩家们也不管隐藏元素的大小,只要能够发现都会感到满足。不过随着游戏业发展,游戏厂商能在作品中收录更多隐藏元素,而玩家也希望能玩到更多有深度的彩蛋,因此隐藏元素也逐渐趋于复杂。

最明显的例子便是RPG的隐藏迷宫。今时今日隐藏迷宫几乎是RPG的必备元素,不过以前的作品却不是如此,即使是日系RPG金字塔的《DQ》(勇者斗恶龙)系列,也是到了《DQV》才开始实装隐藏迷宫。有趣的是,《DQV》隐藏迷宫的开端却是从假传闻开始的。在红白机的《DQIV》发售后不久,坊间便出现传闻:只要经过一连串手续后,原本只有5章的游戏会追加第6章。当然这不过是假情报,但「DQ之父」的堀井雄二却觉得这个点子还挺有意思得,于是在《DQ5》中,加入了「通关后出现新迷宫」的隐藏元素,而在深处等着玩家决战的则是前作中的BOSS艾斯塔克。此外,日后《DQIV》的DS重制版中,也从终盘故事衍生出另一分歧后配合隐藏迷宫,制作出了真正的第6章来,一圆《DQ》迷们的梦想。

不过早年还有比实装隐藏迷宫更大型的隐藏元素。1997年的《女神异闻录Persona》是《真·女神》以外传形式首次于PS上登场的作品,作品延续《IF》路线,虽有学园青春成份但仍是走传统《真·女神》系列的暗黑风格,气氛跟现在的《女神异闻录》系列颇为不同。说回正题,基本上此作的主路线是围绕企图让世界异界化的企业「SEBEC」与女主角园村麻希背后真相的故事,但除此之外其实有另一条完全跟上述剧情无关、讲述主角班主任戴上了被诅咒的面具,而让整个学园异界化的里路线「雪之女王篇」。

雪之女王篇最特别的地方在于游戏发售前完全没有提及,而且进入条件并非十分苛刻,玩家只要在学园内多打听校内事宜的话,在没有事前了解的情况下开启雪之女王篇也是很有可能的。个人而言,要论隐藏元素让人惊讶的程度的话,雪之女王篇绝对是首选。除此之外,此路线的难度也是RPG中的顶级存在,如果玩家只是误闯而非有意攻略雪之女王篇的话,过程会十分痛苦。

隐藏元素风光不再?

90年代游戏界的隐藏元素发展可以说是达到了全盛期,因为那时的隐藏内容既多元化,发掘过程中有不少涉及解谜的地方,敏锐的玩家就算不靠杂攻略也有机会凭借自力的能力寻找出来,从而为玩家带来了许多的乐趣。不过当网络逐渐发达,玩家寻隐藏元素已经不用自己瞎琢磨,也不等官方攻略本,而是直接到网上看。网上攻略资料不但发布快,而且出错的话也很快会被其他玩家指摘而进行修改,准确度绝对比口述高得多。在攻略网站之下,许多游戏的隐藏元素都会瞬间无所遁形,而玩家也失去了发掘过程所衍生出来的趣味。

另一方面,游戏厂商在界定隐藏元素的门槛也越来越低,现在很多时候RPG的隐藏迷宫其实不过是通关后的追加迷宫,珍贵的隐藏装备或道具则是收集素材自行制作出来的,隐密性几乎为零。以往常见的隐藏元素、里故事线或者隐藏结局,近年来也被DLC所取代,连攻略都不需要看,付钱就能入手。

当然,现代玩家以效率为先,攻略网站、减低追加元素的隐密性、DLC等都为玩家们打开了方便之门,但昔日的那种神秘感则难以重现,这也不禁让人有些伤感。而作为老玩家的你,是否也有相同的感觉?